省份
城市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
新疆
台湾省
香港
澳门
发布时间:2023-08-01 06:25:37 浏览:147
最高法院发布毒品犯罪及吸毒诱发的严重犯罪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15-06-24 12:11:24
目 录
1.陈某某贩卖、运输毒品、于喜库贩卖毒品案
2.邓某1贩卖、制造毒品、非法持有枪支、弹药、容留他人吸毒、黄某2、黄某3制造毒品、刘某4贩卖毒品案
3.王某某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
4.苏某某贩卖毒品案
5.张某某教唆他人吸毒案
案例1
陈某某贩卖、运输毒品、于喜库贩卖毒品案
——跨省贩卖、运输毒品,数量大,
且均具有从重处罚情节,罪行极其严重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陈某某,男,汉族,1971年4月26日出生,无业。1989年10月9日因犯盗窃罪、抢劫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6年7月29日刑满释放。
被告人于喜库,男,汉族,1962年10月7日出生,无业。1996年11月21日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2004年9月8日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2006年5月5日刑满释放。
2011年初,被告人陈某某从外地购回甲基苯丙胺(冰毒)700克,因质量不好未能全部卖出,剩余683.32克毒品藏于其辽宁省鞍山市的住所内。
2011年9月8日,被告人陈某某到广东省广州市,从被告人于喜库处购得甲基苯丙胺300克及少量甲基苯丙胺片剂(“麻古”)带回鞍山市,向多人进行贩卖,所剩81克甲基苯丙胺在案发后被查获。
2011年9月25日,被告人陈某某再次前往广州市,从被告人于喜库处购得甲基苯丙胺2474.5克、甲基苯丙胺片剂57.1克。同月28日,陈某某回到其鞍山市的住所楼下时被抓获,公安人员当场查获本次所购毒品。公安人员还在陈某某住所内查获前述质量不好的甲基苯丙胺683.32克,以及含甲基苯丙胺成分的红色粉末21.71克、甲基苯丙胺片剂2.05克。陈某某到案后协助公安人员抓获于喜库。
综上,被告人陈某某贩卖、运输甲基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片剂共计3500余克;被告人于喜库贩卖甲基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片剂共计2800余克。
(二)裁判结果
本案由辽宁省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最高人民法院对本案进行了死刑复核。
法院认为,被告人陈某某非法贩卖、运输甲基苯丙胺,其行为已构成贩卖、运输毒品罪;被告人于喜库非法贩卖甲基苯丙胺,其行为已构成贩卖毒品罪。陈某某多次贩卖、运输毒品,数量大,社会危害大,罪行极其严重,且其曾因犯盗窃罪、抢劫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又犯罪,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应依法惩处。虽然陈某某具有重大立功表现,但不足以从轻处罚。于喜库贩卖毒品数量大,社会危害大,罪行极其严重,且其曾两次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刑,刑罚执行完毕后又犯贩卖毒品罪,系毒品再犯,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应依法从重处罚。据此,依法对被告人陈某某、于喜库均判处并核准死刑。
罪犯陈某某、于喜库已于2014年9月26日被依法执行死刑。
案例2
邓某1贩卖、制造毒品、非法持有枪支、弹药、容留他人吸毒、黄某2、黄某3制造毒品、刘某4贩卖毒品案
——制造、贩卖氯胺酮,数量大,罪行极其严重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邓某1,男,汉族,1986年9月13日出生,无业。
被告人黄某2,男,汉族,1985年7月23日出生,农民。
被告人刘某4,男,汉族,1985年11月14日出生,无业。
被告人黄某3,男,汉族,1974年12月20日出生,农民。
2010年7月,被告人邓某1出资让被告人黄某2在四川省双流县黄某2的老家修建房屋用于制造毒品。黄某2建好房屋后,纠集被告人黄某3制造氯胺酮。同年8月中下旬到9月初,黄某2共制造出3批氯胺酮,均交给邓某1并领取报酬,邓某1安排被告人刘某4进行贩卖。同年9月2日,邓某1租赁了四川省成都市某小区403房用于存放毒品。同月5日,公安人员在成都市另一小区抓获在房内吸毒的邓某1等4人,当场查获氯胺酮26.55克,含甲基苯丙胺、氯胺酮成分的白色晶体5.93克,仿“六四”式手枪1支及子弹35发。公安人员另从邓某1身上搜出上述403房的钥匙,在该房内查获氯胺酮13486克,后从黄某2家中查获大量制毒原料及制毒工具。
(二)裁判结果
本案由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最高人民法院对本案进行了死刑复核。
法院认为,被告人邓某1伙同他人非法制造、贩卖氯胺酮,其行为已构成贩卖、制造毒品罪;邓某1非法持有具有杀伤力的枪支、子弹,其行为又构成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邓某1容留他人吸食毒品,其行为还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在制造毒品共同犯罪中,邓某1提供资金与交通工具,支配制造出的毒品,起组织、指挥作用,系罪责最大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和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被告人黄某2、黄某3在邓某1的纠集下参与制造毒品,在共同犯罪中作用小于邓某1。在贩卖毒品共同犯罪中,邓某1安排被告人刘某4贩卖毒品,亦系主犯;刘某4在邓某1的纠集下参与贩卖毒品,作用小于邓某1。邓某1制造、贩卖毒品数量大,其中部分毒品已流入社会,社会危害大,罪行极其严重,应依法惩处。对邓某1所犯数罪,应依法并罚。据此,依法对被告人邓某1判处并核准死刑,对被告人黄某2、刘某4、黄某3分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十五年、有期徒刑七年。
罪犯邓某1已于2015年2月12日被依法执行死刑。
案例3
王某某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
——吸毒后杀害养祖父母,并致养父受伤,罪行极其严重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王某某,男,汉族,1992年12月18日出生,无业。
被告人王某某自幼由养祖父王清渠(被害人,殁年80岁)、养祖母陈素莲(被害人,殁年76岁)抚养长大,案发前长期吸食氯胺酮。2013年8月11日,王某某在福建省永春县某小区家中再次吸食氯胺酮。次日凌晨,王某某产生杀害王清渠、陈素莲之念,遂从其卧室拿出一把双刃长剑到王清渠、陈素莲的卧室,持剑朝熟睡中的王清渠、陈素莲乱砍乱刺,致二被害人均因锐器刺破心脏而死亡。后王某某从窗户爬出跳至楼下,王某某的养父王伟艺(被害人,时年51岁)闻讯赶到,王某某又持剑砍击王伟艺,致王伟艺受轻伤。
(二)裁判结果
本案由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最高人民法院对本案进行了死刑复核。
法院认为,被告人王某某持剑砍刺其养祖父母,致二人死亡,并持剑砍伤其养父,其行为已分别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王某某吸食毒品后行凶杀人、伤人,致2人死亡、1人轻伤,犯罪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和罪行极其严重,应依法惩处。对王某某所犯数罪,应依法并罚。据此,依法对被告人王某某判处并核准死刑。
罪犯王某某已于2015年6月23日被依法执行死刑。
案例4
苏某某贩卖毒品案
——多次零包贩卖毒品,且系累犯和毒品再犯,依法严惩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苏某某,男,汉族,1988年4月24日出生,农民。2011年10月9日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千元,2012年1月16日刑满释放。
被告人苏某某为以贩养吸,在广东省潮州市多次将海洛因贩卖给2名吸毒人员。2014年2月至3月间,苏某某在该市潮安区一陶瓷厂附近,先后15次向吸毒人员苏某杭贩卖海洛因,每次0.1克,价格为100元。同年7月至8月间,苏某某在潮安区一菜市场附近,以相同价格先后15次向吸毒人员苏某贩卖海洛因,每次0.1克。同年10月25日,公安人员抓获苏某某,并从其身上查获海洛因0.85克。
(二)裁判结果
本案由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人民法院审理。
法院认为,被告人苏某某非法贩卖海洛因,其行为已构成贩卖毒品罪。苏某某多次贩卖毒品,情节严重,且其曾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刑,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五年内又犯贩卖毒品罪,系累犯和毒品再犯,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应依法从重处罚。据此,依法对被告人苏某某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九个月。
宣判后,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上诉、抗诉,上述裁判已于2015年5月1日发生法律效力。
案例5
张某某教唆他人吸毒案
——吸毒人员教唆他人吸毒,依法惩处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张某某,男,汉族,1988年5月22日出生,无业。2014年3月4日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被告人张某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刑后,因患病未能交付执行。2014年12月8日晚,张某某从邱鹏程(另案处理,已判刑)处购得毒品,当晚再次向邱鹏程购买毒品,并让其同学林某阳驾车去邱鹏程处接取。林某阳将毒品送至浙江省温州市某小区张某某家,张某某称该物品系冰毒,并向林某阳介绍吸食冰毒后的体验,邀其共同吸食。张某某当场演示如何吸毒,后林某阳仿效张某某的方法吸食冰毒。同月11日下午,林某阳在张某某家中通过上述方式再次吸食张某某提供的冰毒时,二人被公安人员抓获。张某某到案后协助公安人员抓获了邱鹏程。
(二)裁判结果
本案由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法院审理。
法院认为,被告人张某某向他人介绍毒品种类,宣扬吸毒体验,示范吸毒方法,邀约他人共同吸毒,其行为已构成教唆他人吸毒罪。张某某曾因犯诈骗罪被判刑,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教唆他人吸毒罪,对其所犯数罪,应依法并罚。张某某具有立功情节,且归案后如实供述罪行,依法可从轻处罚。据此,依法对被告人张某某以教唆他人吸毒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与原犯诈骗罪尚未执行完毕的刑罚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
宣判后,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上诉、抗诉,上述裁判已于2015年5月5日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