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快速咨询
全国专业无罪辩护刑事律师服务平台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热点资讯>全文

春节临近如何守住“钱袋子”?收好这份“反诈指南”

发布时间:2023-08-06 06:25:35 浏览:31

春节将至,骗子们也活跃起来,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人民网“求真”栏目盘点了几类春节期间常见骗局,提醒广大网民提高防范意识,守住“钱袋子”。

骗局一:冒充电商物流客服

近日,有网民反映在网购过程中接到自称是电商客服的电话,说他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不能按时发货,要主动进行赔偿。

“这是不法分子冒充电商客服的骗局。”山东潍坊青州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大队中队长庞伟在接受“求真”栏目采访时表示,春节临近,不少市民开始置办年货,一定要注意去正规的购物平台下单,切勿轻信网络中远低于市场价的商品信息,更不要绕开购物平台私下交易,同时记住,所有退款都可以通过原支付渠道返还,避免陷入骗局。

骗局二:点击虚假链接“抢红包”

过年在聊天群里“抢红包”,已成为当下流行的互动拜年方式。近日,有网民发现,自己收到红包后出现提示需要“点击链接”才能领取。

这属于常见的“抢红包”骗局。当受害人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跳转到不法分子设置的网站后,被要求填写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就会掉入陷阱。

骗局三:谎称过期关停发送诈骗短信

岁末年初,很多网民反映收到了积分清零、社保卡过期、ETC需要认证、账户年检等短信。

其实是不法分子打着“过期关停”的幌子,通过群发短信的方式广撒网,实施诈骗。这些短信中有仿冒的网站链接,一旦点击进入,就会陷入骗局。

骗局四:仿冒的购票软件或网站

春节期间,是购票的高峰时期。“网民们在购买车票时,要注意甄别仿冒的购票软件和购票网站,更不要轻易点击助力抢票的链接,避免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庞伟说。

“求真”栏目再次提醒:广大网民不要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不要随便点击未知链接,不要轻易进行网络汇款。

 
 

分类: 法律资讯 热点资讯

热门文章
律师推荐
  • 优秀刑辩律师

    杨树英 律师

    金融犯罪,刑事上诉,附带民事

    15632514568

  • 优秀刑辩律师

    黄书海 律师

    经济犯罪,金融犯罪,附带民事

    17710921395

  • 优秀刑辩律师

    张淑锋 律师

    经济犯罪,知识产权犯罪,附带民事

    15810764225

  • 优秀刑辩律师

    赵明赫 律师

    附带民事,取保候审,经济犯罪

    18611909496

  • 优秀刑辩律师

    陈亮 律师

    经济犯罪,金融犯罪,企业家犯罪

    13659813752

Copyright 2020 无罪辩护 京ICP备16052496号-1
 
wuzu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