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
城市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
新疆
台湾省
香港
澳门
发布时间:2024-01-28 06:25:35 浏览:121
“杰克辣条虐猫”又一次登上热搜。有网友曝出,近日因“处刑式虐猫”、拍摄短视频传播等被当地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拘留的网红博主“杰克辣条”徐某辉,在拘留执行完结获释后疑似再次“组局”直播虐猫。
徐某辉有无再次直播虐猫尚需求证,但对其此前已遭曝光的“处刑式虐猫”行为,绝大多数网友都表达了强烈愤慨,且担忧背后潜藏更大社会危害。虐待甚至虐杀动物是一种心理疾病吗?面对虐猫等行为,什么法律能管?
放任虐待动物或产生社会风险
“虐猫等虐待动物行为是心理疾病的表现之一,放任不管有产生极高社会风险的可能。”上海长征医院心理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潘霄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说。
这样的观点,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见诸学界。美国精神病学家约翰·麦克唐纳(John MacDonald)是第一批将虐待动物作为心理问题研究的心理学家之一,他于1963年对100名“做出了杀人威胁”的精神病患者进行研究,其文章《杀人的威胁》(The Threat to Kill)发表于《美国精神病学杂志》。
麦克唐纳在文章中称,“在虐待狂的患者中,经常会遇到童年虐待动物、放火和遗尿的三联症”。所以,五岁后出现遗尿、放火、虐待动物的三种行为,后来被称为“麦克唐纳三要素”。
潘霄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国际上多位精神、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虐待动物的儿童可能会发展出冲动、攻击性的人格障碍;同时表现出一系列其他攻击性行为,如打架偷窃、破坏和欺凌。60%虐待动物的儿童表现出争斗、破坏性或攻击性爆发以及逃学行为。
此外,虐待动物者比非虐待者更有可能出现人际暴力行为、涉及财产的犯罪行为、药物使用障碍(如止痛药成瘾)、扰乱公共秩序障碍(如引发骚乱、抢劫、破坏公共设施、暴力行为和纵火),且部分杀人犯曾有过虐待动物行为。
虐待动物行为如何定性?
虐待动物行为对于正常人而言普遍难以接受,但为何总有部分人“痴迷”于此?
潘霄及其所在团队研究发现,虐待动物的动机很复杂,大致可分为9类。
虐待动物的动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潘霄认为,如果虐待动物实施者超过18岁,不能排除其患有人格障碍的可能性,需要到专业医院的心理科接受正规系统心理治疗,通过心理治疗、个人成长、家庭教育相结合,用积极、建设性的方式舒缓其心理压力,令积压的愤怒情绪得以宣泄。
如果虐待动物行为发生在少年儿童身上,则更需要引起注意,判断其行为性质:
第一步,首先确定“虐待”是否属于合理反击行为。
如果动物抓咬或惊吓孩子在先,攻击动物行为在后,同时未导致动物死亡,且此类行为是偶发而非常态,则家长应对动物进行管教,而非管教孩子。
第二步,看类型、严重程度、频率和其他方面。
如果孩子无故虐待动物,要看虐待动物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是轻度摔打、踢打动物,还是用物品伤害动物、烧灼动物甚至致死性虐待。如果是轻度虐待,生活学习等其他方面正常,虐待动物发生频率不高,则孩子的心理状态尚处于家长可处理阶段。
在此情况下,家长应引起重视并重点考虑三方面:家长是否在家被孩子发现使用了暴力;自己是否有虐待动物行为;是否对待孩子过于严苛或控制。如果任一答案是肯定的,则应该立即改正,并对孩子保持观察。
第三步,寻求专业机构评估、诊断和治疗。
如果孩子无故严重虐待动物,且有其他反社会行为,如打骂、威胁他人、逃学、夜不归宿、吸毒、纵火、严重破坏公共设施等,则应高度重视,立即带孩子前往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心理科(心身科)评估诊断,进行心理治疗,必要时服用药物。
潘霄认为,目前国内外学界对青少年虐待动物已有所研究和发现,但虐待动物在何种程度上、通过何种中介因素来影响暴力行为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缘何不对虐待动物专门立法?
回到此次徐某辉虐猫事件,从安徽省阜南县公安局发布的警情通报来看,其有两个核心错误行为:“对猫实施虐待”和“拍摄成短视频在QQ群传播”;结果是“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处理结果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对徐某辉予以治安拘留。
尽管我国尚未针对虐待动物行为专门立法,但现行法律依然可以约束此类违法行为。
2020年9月11日,农业农村部就人大提出的关于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反对虐待动物法或将虐待动物及相关行为纳入治安管理处罚法适用范围的建议进行回复:目前,多数虐杀动物的行为可以通过现有法律规定进行调整,公安等多部门都在对相关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在社会生活中虐待动物只是极少数现象,更多公民与动物是和谐相处的,针对这种很少的违背道德行为专门制定一部法律,缺少必要性,而且基本可以通过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来解决。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张明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就指出,在网络空间亦要遵守公序良俗,虐猫行为严重违背公序良俗,涉嫌破坏公共秩序,可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寻衅滋事”的规定进行处罚,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刑事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法律系教授、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肖怡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也特别提到,如果将残忍或血腥的虐猫视频故意发给他人,在网络上传播,造成恶劣影响的,就有涉嫌寻衅滋事罪的可能。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