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担保合同应为合法有效的合同。在合同中,当事人可以约定担保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抵押、质押、保证、保证金等担保形式。如果在合同中约定了承包方需要提供担保,则可以要求其提供。但对于一些工程承包方经济困难或信誉不佳的情况,承包方可能没有能力或不愿意提供担保。此时,发包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一些惩罚性条款,如解除合同、违约金等,以保障自身利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条规定,担保合同是指担保人为担款人偿还债务向债权人提供保证或者财产担保的法律行为的合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对履行合同提供担保。担保合同的内容应当包括担保的种类、数额、期限和方式等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承包方应当遵守合同约定,按期按质地完成工程,并对工程质量承担法律责任。
4.《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招标人可以在招标文件中规定承包人必须提供保函、保证书、质量保证金等担保文件。
5.《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履行自己的义务,保护对方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