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快速咨询
全国专业无罪辩护刑事律师服务平台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学知识 >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法律刑事案件新闻,全国热点刑事案件新闻资讯,学习刑事辩护技能,了解法律辩护常识,法律经典案例,人民法院裁判要旨,无罪辩护网刑事辩护资讯专题栏目。

热点资讯
法律知识
刑事案例
裁判要旨

法律资讯 相关知识

  • 2020-11-13 294 人看过[法律资讯] 自动投案型自首认定的13条裁判规则

    自动投案型自首认定的13条裁判规则 裁判要旨1:犯罪后到公安机关了解案情,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不属于自动投案,不能认定为自首。 来源:《刑事审判参考总第21期》第131号,明某某抢劫案 裁判要旨2:为抢救被害人而未能自动投案,到案后能够如实供述本人罪行,虽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应当作为酌定从宽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来源:《刑事审

  • 2020-11-13 462 人看过[法律资讯] 准备投案型自首认定的5条裁判规则

    准备投案型自首认定的5条裁判规则 裁判要旨1:仅有投案的意思表示(明示或默示),而无实际的投案行为或者不能证明确已准备投案,就不能认定为自首;被告人家属有积极规劝行为并主动报案的,可以适当减轻对被告人的处罚。 来源:《刑事审判参考总第24期》第153号 ,计某某故意杀人案 裁判要旨2:犯罪嫌疑人准备投案,但由于客观原因,本人及代为投案人未能与司法机

  • 2020-11-13 345 人看过[法律资讯] 纪委约谈型自首认定的4条裁判要旨

    纪委约谈型自首认定的4条裁判要旨 裁判要旨1:职务犯罪案件中,被告人须在纪律监察部门对其采取明确的调查措施前投案方能构成自动投案,在此前提下符合自首其他构成要件的,依法应认定为自首。 来源:《刑事审判参考总第80期)》第709号,吴某、李某某挪用公款案 裁判要旨2:职务犯罪案件中“办案机关掌握的线索”,不限于直接查证犯罪事实的线索,还包括与查证犯罪事

  • 2020-11-13 477 人看过[法律资讯] 报警(报案)型自首认定的8条裁判规则

    报警(报案)型自首认定的8条裁判规则 裁判要旨1:被告人在故意伤害犯罪过程中多次用电话报警,但报警内容未涉及自己的犯罪行为,案发后滞留现场等候警方处理,并在警方讯问后如实供述主要犯罪事实的,应认定为自首。 来源:《刑事审判参考总第50期》第394号,陈某某故意伤害案 裁判要旨2:被告人报警行为虽发生于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而不是犯罪行为实施完毕之后,但其

  • 2020-11-13 392 人看过[法律资讯] 现场等待型自首认定的7条裁判规则

    现场等待型自首认定的7条裁判规则 裁判要旨1:交通肇事后报警并留在现场等候处理的,应认定为自动投案。 来源:《刑事审判参考总第80期》第696号,谭某某交通肇事案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以下几类交通肇事后报警,并在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均应认定为自首: (1)交通肇事后,立即报警,保护现场、抢救伤员和财产,归案后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 (2)交通肇事后

  • 2020-11-13 306 人看过[法律资讯] 亲属送首型自首认定的9条裁判规则

    亲属送首型自首认定的9条裁判规则 裁判要旨1:犯罪后由亲属送司法机关归案并在一审宣判前如实供述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 来源:《刑事审判参考总第6期》第41号,张某某故意杀人案 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认为,被告人张某某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依法应予严惩。但鉴于被告人张某某犯罪后投案自首,对其判处死刑,可不立即执行。 裁判要旨2:犯罪后在逃跑过程中与亲

  • 2020-11-13 330 人看过[法律资讯] 如实供述型自首认定的7条裁判规则

    如实供述型自首认定的7条裁判规则 裁判要旨1:报假案而不是自动投案、且到案后开始阶段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不能认定为自首。 来源:《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2期》第80号 ,王某某故意杀人案 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被告人随同他人到公安机关,谎称是放害人玩枪走火致死,其目的是开脱自己,以逃避法律制裁。这是假报案,不是自动投案。在公安机关作了枪痕、枪支鉴

  • 2020-11-13 376 人看过[法律资讯] 共同犯罪型自首认定的2条裁判规则

    共同犯罪型自首认定的2条裁判规则 裁判要旨1:举报同案犯并如实交代自己参与共同犯罪的事实的应认定为自首。 来源:《刑事审判参考总第9期)》第66号,姚某某、刘某某、庄某某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案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姚、刘、庄结伙伪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依法应予惩处。姚因与刘有经济纠葛而向公安机关举

  • 2020-11-13 286 人看过[法律资讯] 单位自首认定的2条裁判规则

    单位自首认定的2条裁判规则 裁判要旨1:行为人作为单位的直接主管人员,是被告单位实施犯罪的主要决策者,其在司法机关未掌握该单位及其本人罪行的情况下,如实交代单位及其自己的犯罪事实的行为,既表现为个人自首的意志和行为,也应视为单位自首的意志和行为,因此,在认定行为人个人成立自首的同时,也应认定被告单位成立自首。 来源:《刑事审判参考总第24期》第151号,陈

  • 2020-11-13 299 人看过[法律资讯] 刑事审判参考指导案例,盗窃定期存单从银行冒名取款的行为如何定性

    刑事审判参考指导案例,盗窃定期存单从银行冒名取款的行为如何定性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张某某,女,1975年6月25日出生,汉族,小学文化无业。因涉嫌犯盗窃罪,于2005年8月31日被逮捕。 被告人屈某某,男,1974年8月5日出生,汉族,大专文化,某某西机务段工人。因涉嫌犯盗窃罪,于2005年8月31日被逮捕。 某某市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

热门文章
推荐律师
  • 优秀刑辩律师

    杨树英 律师

    金融犯罪,刑事上诉,附带民事

    15632514568

  • 优秀刑辩律师

    黄书海 律师

    经济犯罪,金融犯罪,附带民事

    17710921395

  • 优秀刑辩律师

    张淑锋 律师

    经济犯罪,知识产权犯罪,附带民事

    15810764225

更多最新咨询
Copyright 2020 无罪辩护 京ICP备160524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