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法律资讯 相关知识
2023-09-05 44 人看过[法律资讯] 父亲是房主去世了怎么办
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房屋;没有遗嘱的,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方式,由法定继承人按份额继承。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以上是无罪辩护网为您解答,如果您需要法律帮助,欢迎来电或在线咨
2023-09-04 114 人看过[法律资讯] 行贿类犯罪裁判要旨权威观点
行贿罪 1.胡林贵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行贿;骆梅等人销售伪劣产品;朱伟全等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黎达文等人受贿,食品监管渎职案(最高检指导性案例15号) 【裁判要点】施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为逃避查处向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应当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和行贿罪实行数罪并罚。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
2023-09-04 123 人看过[法律资讯] 抢劫债务人财物会被如何处罚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欠债还钱,在我们的现实中,债务人要承担偿还债务的责任。然而有些债务人却不履行偿还义务,导致债权人可能会采取暴力的措施追讨债权。例如殴打债务人、抢夺债务人财产等,抢劫债务人财物会被如何处罚?今天无罪辩护网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 依据《刑法》规定,债权人通过暴力、恐吓等的手段,对债务人财产进行抢劫的,构成抢劫罪,因此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中华人民共
2023-09-04 269 人看过[法律资讯] 诈骗后把钱退还还会认定犯罪吗
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非法利益,各种各样的诈骗行为屡见不鲜,但也存在犯罪人后悔了,将所诈骗的钱财退还给被诈骗人的情形,那么诈骗后把钱退还还会认定犯罪吗?今天无罪辩护网就为大家讲解一下。 诈骗罪已经既遂了,即使退钱仍然会被认定为犯罪,能够被追究刑事责任,只不过退款可以作为法院量刑时考虑的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
2023-09-04 151 人看过[法律资讯] 保外就医要满足哪些条件
保外就医要满足哪些条件 保外就医是罪犯因患有严重疾病,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经司法机关批准让其取保监外医治的执行方法。那么保外就医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接下来大家就随无罪辩护网一起来看一下。 保外就医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根据司法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的通知,已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在改造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2023-09-04 174 人看过[法律资讯] 刑事案件量刑规范化怎么计算基准刑
刑事案件量刑规范化怎么计算基准刑 1、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在起点刑的基础上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指具体犯罪行为超过基本犯罪构成的加重结果事实,通俗的说,就是增加刑期的核心要素。不同的罪名,衡量其社会危害性的核心要素也不同,比如侵犯财产类的案件,主要以财产金额为核心要素,侵犯人身权类的案件,主要以人身伤亡情况作
2023-09-04 102 人看过[法律资讯] 抢劫案无罪裁判案例,非法证据排除
抢劫案无罪裁判案例,非法证据排除 【案例】杨某明抢劫案((2016)黔27刑初59号) 【裁判理由】本院认为,侦查人员在庭审中说明的情况与之前出具的情况说明内容前后不一,在将被告人抓获后长达约4小时的时间未及时进行讯问及同步录音录像,被告人在更换侦查人员后第七次供述及审查起诉阶段提出侦查人员采取揪头发,搧耳光、威胁用牙签钉指甲,用钉锤敲膝盖等方式对其刑讯逼供,
2023-09-04 102 人看过[法律资讯] 抢劫罪案例,教唆他人抢劫家庭共有财产
抢劫罪案例,教唆他人抢劫家庭共有财产 案例:包某芹等故意伤害、抢劫案 教唆他人抢劫自己与妻子的共同财产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来源:刑事审判参考指导案例第91号 本案发生时被告人与被害人并未离婚。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本案被抢财物应属于被告人与被害人(夫妻)的共同财产。 本案被告人在妻子要与其离婚的特殊背景下,教唆他
2023-09-04 128 人看过[法律资讯] 认罪认罚从宽的四种模式
01认罪之实体从宽 “认罪”以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为内容,理应包括刑法中的“自首”“坦白”等情形。一般而言,认罪既包括对犯罪事实的承认,也包括对法律适用没有异议。“认罪”方式存在主动、积极与被动、消极的区分,由此可能产生从宽处理上的差异。从实体法来说,与“认罪”有关的自首、坦白以及当庭认罪是一种法定量刑情节,考虑到司法裁决者行使自由裁量权的空间以及为防止同案不
2023-09-04 201 人看过[法律资讯] 如何认定挪用公款罪?
一、如何认定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认定挪用公款罪,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挪用公款具有非法性。 即行为人未经批准或许可(包括直接明示的许可或间接明示的默许),违反规章制度私自动用公款。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法律资讯
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公布
法律资讯
提问
08-16 10:26:24
姚格丽提问
07-22 06:50:30
李国涛提问
09-21 14:16:11
提问
06-15 16:56:30
王律师,我现在因销售伪劣产品在取保候审阶段,我想咨询你一些问题,我加您微信了,您能通过一下吗,还有请您作为辩护人费用是怎么收取的呢,